你盡力告訴他們那是偽君子的賊船
起初他們好像聽進去了停下了腳步
然後賊船長再以恐懼之手猛推一把
他們放開了你攔著他們的手跑向船
(甚至質疑你)
擁有權威的人說千句謊言無人懷疑
沒有光環的人說盡真心話無人相信
別人的命運必經之路你阻擋不了的
管好自己吧儘管那是你最親的家人
你盡力告訴他們那是偽君子的賊船
起初他們好像聽進去了停下了腳步
然後賊船長再以恐懼之手猛推一把
他們放開了你攔著他們的手跑向船
(甚至質疑你)
擁有權威的人說千句謊言無人懷疑
沒有光環的人說盡真心話無人相信
別人的命運必經之路你阻擋不了的
管好自己吧儘管那是你最親的家人
一邊小心提防生化的攻擊
一邊忍耐生活上的被約束
一邊承受生計上的被打擊
一邊難以分辨真假的訊息
一邊被權威唬弄而不自知
全球各種奇奇怪怪的變化
大大小小的疑是人造地震
有些人看出來了
有些人看不出來
有些人不願去看
進行了快一年半的
無煙硝的正邪大戰
還要多久才結束呢
戰前的那些日子啊
感覺如前生般遙遠
今早的天超灰暗
一定要撐下去啊
不然呢
眼睜睜看著一個偽君子高高地站在那兒,
激動地宣告自己聽似真善美的價值觀和承諾,
如果我是被蒙在鼓裡的話,我肯定就信了並對他滿懷希望。
但因為知道他背地裡幹盡那些骯髒勾當,
我認識到原來無道德底線的人真的可以大言不慚地說謊的。
說得好像真的一樣。
算是見識到了。
總是滿口美好承諾的君子,
或貌似人畜無害的好人,
很有可能是披著羊皮的狼,
因為壞得徹底所以知道怎麼完美地偽善。
人生課堂這一課教的是:
* 別被表象動搖或迷惑,真相需要自己願意去尋找。
* 在最黑暗的時刻,更要保持清醒和信念。
有一種看似很健談的人
他只聊關於他自己的事
就算你稍稍分享一句你的事
他下一句立馬就說回他的事
很明顯他沒興趣知道你的事
他的話題延續了快兩個小時
你猜他可能平時缺乏聆聽者
因此你繼續耐心地聆聽下去
也因此他越說越爽停不下來
終於結束後你覺得哇靠好累
那是單向的自我炫耀與發洩
毫無交流可言
慶幸的是你不經常被他逮到
希望保持這次就是最後一次
不想與之深交
一個覺得全世界繞著他轉的人
沒有能力或興趣同理你的感受
但他會不會也因此其實更可憐
轉發共勉之: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将大多数人困在屋内。一个人,三面墙,透过几面窄窗看到的世界不足以打消当下内心的忧虑,只能寄希望于手机。一天到晚捧着手机、盯着电脑,我们获得所谓的“信息”,却丝毫没有意识到我们失去了一种能力——独处的能力。在这段特殊的时期里,作家胡赳赳逐渐体会到了“宅”和“独处”的本质区别。
『 论独处 』
作者:胡赳赳
现代人在丧失独处的能力,他们不知道独处的好处。因为独处有一种表象是:你看起来好像被忽略了,你是无足轻重的一份子。
独处是诚实面对自我的时刻,许多人不愿意独处,其实是不愿意面对自我——与自我打交道比与他人打交道更累。独处的时候人会反省自己,与自己低语,有时候也不得不解剖自己,人在独处时智商是最高的。
倘若到了人群中,智商便被迅速拉低了。有那么多题外的因素要考虑和顾忌:身份、地位、他人的压力等。在群体中,人不得不说一些违心的话,至少是不想说但又不得不说的话,首先起码的起仪是要有的,时间长了便发展出面子的问题,冠冕堂皇的称谓,稍不注意,如若控制不好,很容易说了肉麻的话而不自知,也极其容易说了随大流的话——这时要注意了,你丧失了自己独特的思考,开始用集体思维代替自我的判断。
在集体中人会赢得一种虚妄,以为自己很重要,或尝试让他人觉得自己很重要。人在集体中追求那种肤浅的价值感:牛逼。所谓牛逼具备炫耀的一切特征。牛逼就是炫耀自己的生殖器很大很长。这是一种原始本能,它大多数时候是不文明的。这也是姜文的电影为什么让人隐隐讨厌的缘故——用文化伪装出来的炫耀,每一帧画面都是为了牛逼的目的,但牛逼和文化又是如此格格不入。牛逼是原始本能的,文化是使原始本能升华的。
不成功的文化使人驯服或者驯化,绝大多数统治者制订的文化方针都是不成功的,但这时不成功恰恰是他们的得意之作,因为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使原始本能升华,而是为了便于统治。人在群体中或组织中,很容易被他人利用。因此人必须建造一个他自己的价值观,只有这样,他才可以免于回到独处的状态,从而受集体挟持:受人利用的价值和对他人有用的价值是一个本质的不同描述。
但是只有回到独处,人的自我才是完整的。或者说他才能不断发现那些不完整的地方,这就像一个拼图,人的自我要拼接完整,他必须反复摆弄其自身。人和他人的关系没有人和以上帝为镜像的关系重要。良知良能的发动,不在集体当中而在独处当中。集体之中的人是昏耽的,而独处之中的人是警觉的、清醒的。在集体之中,人不免要让渡出去诸项权力,以此获得一个位置;但在独处时则大可不必,你是一个本真的人,没有职务,没有社会关系,你是自己的王也是自己的奴仆——既便将来死亡,你也是这个状态,或者说这个状态是最其严峻与真实的。
正是由于其严峻与逼真,使人喘不过气来,大多数人倾向于逃避独处。独处需要训练。最开始独处时,人会啃噬他的内心。人会变得无所适从,他要面对自我的苍白与贫瘠,这是一个从一无所有到无所不有的过程。独处时发现人的丰富性,发现人性的幽微之处,也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训练。并不是说,只要你独处,你就可以获得自豪、能量或者其它利于你去集体中大吹大擂的东西。恰恰这种有所获的念头就是多余之物,是没有完全安静下来的杂质。
独处是为了完全的、完而全之地安静下来。只有安静下来,内心不起任何波澜,你才刚刚打开独处的大门。当内心不起波澜时你才可以掀起波澜。你内心足够平静,才可以充分暴怒。假若你去听贝多芬,不管他的曲子如何不屈从,但那底子是一腔子平静之水。如果你要跟贝多芬较劲的话,首先你要学会独处,摒弃掉观念与理解,沉入其音乐之中,才会穿越其激情而抵达某种宁静。否则,你会被他的激情俘获,甚至晕头转向,你在他的炮火之中抱头鼠窜,正如不堪高浓度的酒精之醉。
独处时人性得到了修复,人的机体有时间清理自己,老古话叫做“宝剑用后急需磨”,人需要在独处时重新变得完整。见多了人群中各式各样的嘴脸,比如说从善到伪善,可能只是一句话、一个动作或是一个得意的神色之间的距离。这些东西都可以为人所察觉。过犹不及,稍微过一点点,人便走向自身的反面,他从一个人性光辉的顶点下滑而不自知。人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问题是这个高光时刻可以保存多久?它值得你以什么样的代价去追逐?所以说诸多表现在独处者看来都是不智的:追逐外物,追求外界事物对自己的认同,追求镜花水月般的爱情最终发现只是自恋而已。
所以独处的人早就看穿了这一点,他们不玩这样的虚妄的游戏。既便玩一下,也只是浅尝辄止。或者是为了照顾他人虚与委蛇一下。因此独处的人有时候表现得很无情,也不讲情面,也会被他人痛斥为自私。但正是因为他不在意这些外在评价,他才能独处下去,也因此这些外在评价自然失效。
不使自己的观念放逸,这是独处时慢慢锻炼出来的专注力。独处时人的思考能力是聚焦的——用思考能力的说法会引起误解,严格来讲是某些思考自己涌现,就像打开水笼头就有水一样,事物自如的涌现,这才是思考能力。
如同锻炼你的肌肉,如同你的肌肉会拥有肌肉记忆,大脑的这种锻炼也是如此,在旷日持久的一点点施压时,大脑的结构也会变得强健起来,你可以阅读少数人读得懂的哲学著作,这种能力在世俗生活中用不上,但对于精神生活而言,简直是必杀技。
独处时精神首先会杂乱,这像健身时你坚持不了多久一样。但你要每天独处一下,一刻钟到一个时辰,你自己选择。独处时你的欲望减轻,你的负担便也自然而然地减轻了。独处时你不抱有目的,因此你的身体的运行再也不是俯冲式或推进式的,你进入到了一个纯粹的无目的的世界。
独处时你一无所有,所以你无所不有。起初要借助书、音乐、书法或其它的感官刺激,你才能专注下来,但要明晓这只是引渡的工具,最终你要放弃它们,任何一种感官的摄入都要放弃。婴儿七窍未凿前就是这个状态。当你的感官得不到任何刺激时,它便恢复了它的灵敏和易感。假如说此时你认识到独处的好处,那么亦是危险的。因为你会停留在感官的敏锐上,不愿意再往前踏足一步。许多人到这里就停滞下来了,探索自我的内心既然是向未知的进发,就不免有些恐惧。现成的功劳足以使你成为一个艺术家,成为一个依靠某一方面的特殊技能而立世的人。
这种半浅不深的独处危害极大,停留在这个状态中,一辈子都走不出来。“耽于定境”,说的就是这回事。诸多的歌手、作家,他们用一种曲风、一种风格来叙事。一方面他们踌躇于其优良,一方面他们又苦闷于其重复。这些作品很好,但是缺少变化。创造力停顿在那里,再也无法突破了。一个艺术家,每天都活成了明日黄花,这还不够悲哀吗?
要想避免自我重复,要想避免自己对自己都觉得面目可憎,你还是必须回到独处那儿去。你要继续独处,放弃常人的功名和富贵——这个损失不免有些大,但到底是值得的。一开始他们领先,当他们打出八环时你还上不了靶,但最终,最终你打出十环时他们仍是八环。
自我重复,是常人的特点。同样的错误,也因为自我重复可以反复去犯。比如说找女人,他们拥有诸多前妻,再找的对象还是前妻那个类型。比如喝酒,每次必得把自己喝倒,而且还要指点一下他人或江山。比如做事,本来做得还不错,撒尿时对同伴说你看这件事我做得牛逼吧。与其说是错误,不如说是习气。年数越长,习气越大。职业人士都有其习气,读书人也难免,掉书袋就是一种,显得高明又是一种,像我这样滔滔不绝地说教,当然也是一种。要去掉习掉,还是要回到独处中来。只有在独处时,人才可以发现其习气——不发现就无从改正——发现之后,就可以循例去改。“去蔽”说的就是这档子事,把习气去掉,天性自然显现。
生病能增长智慧的原因是,生病时你大多数时候必须独处。你躺在那里,开始发觉到无聊,总想寻摸点事做,伺养一下自己的官能。手机因此是个好工具,它解决了无聊、烦闷还有空虚。再好的工具,你沉溺其间,便会受其控制。独处时关闭机能,便是要摆脱任何控制。结果有了手机,独处便不称其为独处:思维放逸、精神耗散。一个个浅短的瞬间愉悦接踵而来,像沙丘般地宏伟却随风而逝。拿起手机,愉悦;放下手机,人就变傻了。以前是看电视,现在是看手机,都会让人变傻——你逐渐丧失了自己的思考,用他人的言说填满大脑。
独处是为了不被洗脑,但一种虚假的独处是被手机洗脑。只有创作是独处最好的伴侣,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创作要写出未知的东西。创作是你与神一起发现、显现。手机要定点使用,作为午饭后或晚饭后的消遣,那是没关系的。手机会让自己误以为自己很重要,生怕别人找不到自己,或耽搁了什么事儿,朋友找倒还罢了,要是自家老板找,那可真是麻烦。手机成为人束缚人的工具,手机把人撕裂成了碎片。因此你看那些善于独处的人,他们使用手机的反射弧都很长,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节奏,这个节奏不受手机的控制。
西方的心理学家正在研究积极心理学的某一个课题,关于深度工作与深度学习的问题。他们的建议是深度工作需要一间小屋子,能够使人保持专注,不被他人打断,浸泡式地完成一个项目。每次至少需要三四个小时不受间断。这样以来,其创造力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大卫·林奇在《钓大鱼》中也说,你想好好地画上一个小时,得花三个小时让自己安静下来。契克森米哈赖提出了“心流”理论,他认为当一个人的头脑或身体在自觉完成某项艰难却有价值的工作时,这时因专注而产生的忘我就发生了,也就是心流,它给人带来极大的满足感。或许“心流”可以对应着马斯洛的“高峰体验”,满足感可以对应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但总之,这样的精神活动都必得是独处时方能产生的。只有在独处时培养出这样的能力,在人群中,其抗干扰能力、保持独处的特性方能派上用场。
没有独处经验时,首先就会被无聊击垮。百无聊赖时,人会做一些平时不会去做的举措:强迫自己数瓷砖;焦躁地踱来踱去;折纸或者乱涂乱画。殊不知创造力正是从适应无聊开始的,无聊时你会发现平时顾不上去发现的事物,你的神经也会敏感起来,你会观察到家里宠物每天的变化,水仙花今天的姿态有什么不同,今天的米饭和昨天煮出来的味道有何不同。因为无聊,平时完全忽视的事物都会发起光来,因为获得了你的注视;而注视本身就是一股力量。注视充满着活力,注视使事物微观的部分彰显了出来。而使事物微观的部分得到彰显,本身就是艺术家要具备的敏锐。这一点同性恋比普通人具有天分,某类自闭症的人群又比同性恋更具有天分。在写作时,词性与词性之间的微妙差别,写作者要体味得出来才行。抽完大麻或服完酒精,音乐会缓慢地一轨一轨进入耳膜,十米开外的细小谈话也会因神经放缓的叠加,听得清清楚楚。独处就是要让神经缓慢下来,官能也重新陌生化,好奇之心升起,周边充斥着灵性的事物。
布莱森就是这样写出《趣味生活简史》的,某天他无聊地望着窗外,想为什么眼前是一道高坡而不是平原?还有他现在居家生活的一切是怎么演变过来的?你想,要不是无聊,谁会对此产生好奇心,这些看似无用的破天荒的想法掀开了科学发展史的帏幕。
熱天風扇的風吹著平凡
手持團扇的風吹著焦躁
室內冷氣的風吹著涼意
搖擺風鈴的風吹著禪意
夜裡歸途的風吹著撫慰
出遊沿途的風吹著快活
海邊懸崖的風吹著敬畏
巨龍捲雲的風吹著毀滅
向來喜歡徐徐拂臉的風
徐徐拂臉的風吹著什麼
睜著眼的話是孤獨思念
閉上眼的話是自由飛翔
一邊飛翔一邊思念
一邊孤獨一邊自由
被惡魔收買的媒體執行立場偏移的政治化操弄
相同價值觀的人因各別看見不同的片面而分裂
因為大家都只以為自己看見了大象真正的全相
披著慈祥紳士之皮的傀儡迫不及待地宣布勝利
而被媒體愚弄的人們都以為爭取到了真正民主
認為被媒體霸凌得醜態百出的那位是終極惡人
民主黨是否抹煞了真民主
跟魔鬼交易的「精英」們
以膚淺沉倫的娛樂與糖衣
餵養被控制而不自知的人
如果我沒看見故事的另一邊今天或許很高興
有點鬱悶的我突然想起東坡肉時好像明白了
自古以來熱心愛國卻官場失意的君子數不盡
眾人皆醉的委屈的屈原還有東坡肉的蘇東坡
骯髒乃政治本質
可控的不可控的
是看透或是消極
人生修行場繼續
可話說回來我真希望
我看見的片面是假的
民主還是真的民主嗎
言論還是真的自由嗎
真相還是真的真相嗎